孩子是真病还是装病?
新学期到了,刚开学头一两天,小康一回到学校就觉得心慌、不由自主地发抖,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还老说肚子痛、恶心,晚上入睡困难,这两天还发起烧,爸爸妈妈可急坏了,连忙请了半天假领小康来医院儿科做检查。医生做了仔细检查也没发现什么生理异常,医生告诉小康的父母,他的情况属于儿童情绪障碍中的“学校恐惧症”。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系的静进教授介绍,学校恐惧症往往由于某种压力所导致,小学低年级儿童较多见;有些儿童可能因为在学校遭受过某种不良刺激,如遭同学欺负、遭老师批评斥责、课堂上害怕回答问题、考试不及格、完成作业困难等引起恐惧和回避。起初孩子会出现情绪低落,经常说不愿去学校,容易哭泣,后来可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如经常和父母诉说头痛、肚子痛、胸闷等,甚至真的出现呕吐、腹泻、发烧、尿频、睡眠易惊等症状。到后来,只要父母一提上学,或者送他们到学校,他们就开始局促不安,任你怎样逼迫,就是死活不肯去,即使去到了学校,也可能会偷偷跑回来,或经常给父母打电话诉说身体不舒服,要回家等。这些孩子一旦呆在家里则一如正常人,不会再出现上述症状。
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孩子身体是否有病。因上述症状带孩子到医院做身体检查,则大都查不出什么毛病。这种情况使许多家长感到疑惑和生气,认为孩子就是在装病。但只要你一逼他们上学,或强行领到学校门口,他们就这里痛那里痛,甚至真的发热或又吐又拉。其实,这些症状往往是因为孩子对学校这一特定环境感到害怕、紧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的躯体症状。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理解为是一种情绪障碍,应该尽快找医生或专家咨询寻求帮助,并尽可能给孩子心理支持和关爱,而不应该打骂、斥责,这样可能会把情况弄得更糟。
温馨提示当孩子出现“学校恐惧症”
学生放假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学校,一些孩子会出现一过性的适应困难,出现焦虑、退缩、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会适应而好转。超过一个星期仍无法安定下来学习,甚至出现类似上述症状时,家长最好带孩子找有关专家检查一下为好。
学校恐惧症和拒绝上学症的矫治有一定难度,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并辅以相应的心理治疗。
最常应用的心理疗法即系统脱敏疗法。出现“学校恐惧症”的孩子多是性格胆小、害羞、依赖,父母在开学前期可使用语言上的暗示,告诉孩子要开学了,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刚开学,每天让孩子在学校的时间短一点,之后逐渐延长。不用上课的话,尽量带孩子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到学校参加打球等活动,让孩子融入集体。
其次是家庭治疗。有些患儿的母亲可能存在自身性格或生活背景方面的问题,如有的与丈夫长期分居或离异,有的下岗后无事可做,性格过分谨慎,好猜疑,对孩子实施过分保护,顺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这样做实际上是把自己对人生的不良体验投射在孩子身上,把自己因孤寂压抑造成的焦虑、恐惧障碍给了孩子。孩子不去上学原本是一时的,可家长的过分紧张却真给孩子造出病来,固化了孩子的弃学行为。
再次是社会支持。很多孩子反映因为成绩上不去,受到老师的责备,这也是造成孩子害怕上课的原因之一。应与患儿的老师达成共识,取得配合。对患儿加以疏导,多点当众称赞鼓励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适当授予班级里的一些小职务,建立起孩子的责任感、荣誉感。此外,还可通过心理治疗辅加放松训练和点穴疗法,也有一定的效果。当孩子的恐惧和焦虑急性发作时,可配合使用小剂量的抗焦虑药物。(文/记者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