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漂亮妈妈 孕前准备 怀孕期间 产前产后 婴幼儿护理 早期教育 胎教音乐 儿童读物 防辐射服 婷美内衣
你知道宝宝生病早期信号吗


  孩子生病,往往不会说或说不清楚。如果大人,不仔细观察,就可能延误诊治。其实,任何疾病都有早期信号。

  哭声:哭得清脆、响亮、有节奏是健康的表征。有病时则哭声变得细弱,有时像猫叫,病重则不哭。有些小儿突然变得特别爱哭,而且哭声急促,显得烦躁,这也是有病的表现,当小儿哭声与平常不同时,应该想到孩子可能是病了。 睡眠:小儿发烧前,常表现出夜眠不宁,比平时更多翻身或手足乱动,或易惊醒、烦躁不安,常踢弄被褥或双手放在被子外。 呼吸:发烧前的孩子,可表现为呼吸不平静,呼吸加速或时快时慢,呼吸声变粗,鼻或喉里有痰鸣音。 吃奶: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病时,常先出现食欲下降。如将要发烧的前一天,可出现不想吃饭等症状,吃奶的小儿表现出吸吮无力或闭嘴摇头。 活动:小儿身体不舒服,在无其它明显症状时,习惯就会有一些改变。如平时喜欢活动的小儿,突然变得不爱活动,好睡,这不是“听话”的表现,而是疾病的早期信号,应密切留心观察。 体重:小儿体重增加有一定规律性,出生后的最初半年增长快,每月增长0.6千克,后半年每月增长0.5千克,一岁后每长一岁增加2千克。小儿体重不增或下降,就应怀疑是否异常或喂养不当。 情绪:小儿不适时,也会出现情绪和性格的变化,如本来活泼的变得无精打采、好哭闹、对外界刺激好奇心减少,而且显得烦躁、爱发脾气,给人“一反常态”的感觉。

  宝宝发烧的判断

  生活中经常遇到孩子发烧,怎样判断宝宝是否发热呢?判断小儿是否发热,测量体温是可靠而科学的方法。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

  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不超过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发热的临床表现经过3个阶段:即体温上升期,该期体温迅速上升或缓慢上升,有时伴寒战等;高峰期,指达到高热后维持一定时期,该期有面红肤热等;最后为退热期。

  发热是体内的病灶及病理过程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可根据热型特点去探察病灶及病理过程的性质。发热也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为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保护性反应,有利于调节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消除病原体。但若高热持续过久,使体内调节功能失调,可造成许多不良反应,如氧耗量增加,可致大脑皮层兴奋过度,引起小儿惊厥等,反而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另外可使消化道分泌能力及酶活力降低,胃肠运动减慢等。

  孩子为何蓝眼睛

  这里所说的“蓝眼睛”,是指在正常自然光度下,眼睛巩膜(即俗语中的“眼白”)至浅蓝色。其实,这种巩膜发蓝,是缺铁性贫血的早期信号。

  为什么缺铁性贫血会使孩于巩膜发蓝呢?这要从人的生理上说起。因为,人的巩膜是由胶原组织组成,而体内的铁元素又是合成胶原时的重要辅助因子。如果体内缺铁,肢原合成不足,巩膜就变薄,无法有效遮掩眼球内棕黑色的脉络膜,在自然阳光下看上去,就至浅蓝色了。有研究表明,儿童眼巩膜本应至灰白色,如果发蓝,即可从贫血考虑。因为,儿童贫血本应具备的皮肤黏膜苍白现象,往往迟于眼巩膜发蓝出现。所以,及早正确治疗“蓝眼睛”,是防治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关键。

  对“蓝眼睛”孩子,最重要的是纠正其缺铁性贫血。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服用一些补铁药物,如硫酸亚铁糖浆等,但更重要的是在饮食中补铁。一般说来,积极心理诱导、更换和扩大食谱、及时矫治这类孩子常见的偏食和挑食极为重要。而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精肉、蛋娄、动物血、海产品、豆制品,牛奶、绿叶蔬菜等,应是他们常见的桌上餐。另外,中医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食疗方法,也可更换选用:(1)取鸡肝一个,洗净切碎,大米150克,豆豉20克,煮粥常服。(2)取桑椹(桑果)30克,煎至药烂,去渣留汁、下剥壳鸡蛋一个,煮熟连汤带蛋服用。(3)取胡萝卜250克。炖仔鸡服。(4)取核桃、花生仁、,黑芝麻等量,碾为细末,取其过筛粉10克,调在牛奶中服用。

  乳儿大便发绿不是病

  大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肝细胞不断地分泌胆汁,胆汁汇入肝管,再经胆总管输入十二指肠。胆汁的颜色与其中所含的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可由金黄色到深绿色不等。胆色素包括胆红素和胆绿素,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

  小肠上部的胆汁含有胆红素和胆绿素,使大便呈黄绿色。当大便推送到结肠时,胆绿素经过还原作用,又转变为胆红素,这时大便呈黄色。人乳喂养儿的大便偏酸性,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部分胆红素转变为胆绿素,使排出的大便呈浅绿色,这是正常现象;而牛乳喂养儿的大便偏碱性,能使部分粪胆红素进一步转变为粪胆原,粪胆原是无色的,所以大便呈浅黄色。

  婴儿流涎是病吗

  很多不满周岁的婴儿常有流涎的情况,但也有很多孩子从来不充涎,看上去干干净净,这是什么原因?流涎是不是病态呢?

  正常婴儿的唾液分泌比成人要多,但唾液过多造成流涎现象就不一定都是正常的了,有些是生理现象,有些则是病态,应多加小心。

  生理现象的流涎过多,是暂时性的,一般可不治自愈,常见于:一、婴儿刚生下时,因只吃奶,唾液腺功用不大,分泌唾液也少。到了三、四个月时,由于饮食中逐渐补充了含淀粉的食物,唾液分泌就逐渐加多,可出现流涎现象,但时间不会太长,一旦习惯后就不再流涎。二、婴儿在六、七个月的时候,常由于牙齿萌发的缘故而有流涎现象。

  病理现象的流涎,则应引起家长注意,常见于:一、口腔某一部分发炎(如口腔炎、舌炎或牙龈炎等等),唾液就会增多,甚至流出的唾液还带有黄色或血色,唾液气味也很臭,此时常伴有其它症状,如发烧、烦躁不安、不肯吃东西等等,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赶快请医生治疗。二、很多孩子的流涎是因为经常有东西刺激口腔,促使唾液分泌增多。譬如孩子常吮手指或者经常吸吮实心橡皮奶头等,这些不良习惯都会造成流涎过多,应力戒之。三、少数孩子流涎是因为神经、精神或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引起的,如白痴(智力发育不全)或克汀病(先天性甲状腺分泌不足)。这类孩子常伴有其他智力发育不良或内分泌发育不足的病态。

  综上所述,孩子如有流涎现象,家长应留心注意,仔细分析原因,对症处理。特别要帮助孩子戒除吮手指或橡皮奶头的习惯。要知道流涎非但常弄湿衣服,影响整洁,而且由于流涎常流到下颌,会引起皮肤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