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宝宝的护理(图)
生命如此奇妙,不管我们事先做了多少准备,当一个鲜活的小生命真实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原来如此匮乏。在羊年的岁末,我们有幸和一位新生宝宝进行了一整天的亲密接触,更是慨叹造物主之神奇。
时间:2003年12月19日
地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以下简称省妇保)7楼10病房
新手爸妈:诸绍君、仲敏霞
受访专家:产三科护士长虞惠敏(以下简称虞老师)
宝宝档案:
名字:暂无(爸爸不想让妈妈事先知道宝宝的性别,所以家庭会议决定等到宝宝出生后再起名字)
性别:男
出生时间:2003年12月18日上午9点剖腹产出
别看新生儿就知道吃和睡,但其实不动声色中,他们已经完成了不少生命指标的检测,在此我们将其按照若干个任务的形式一一和大家道来,换言之,就是爸爸妈妈会经受的知识性考验,宝宝将要面临的生理性考验,也可以谓之“双重考验”。
考验一:黄疸检测
12月的杭州天气已经十分的寒冷,虽然我和同事起了个大早来到病房,还是错过了一个宝贵的镜头,那就是新生儿黄疸检测—TCB经皮测胆红素检查。
这种检查在省妇保是由儿科医师亲自执行的。从虞老师那里,我们得知是通过一台机器靠近婴儿的头部来检测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一般来说,婴儿出生3天后出现生理性黄疸,5天左右黄疸达到高峰,5天以后黄疸会逐渐消退。判断黄疸不能仅仅依靠父母的观察下结论,因为我们的新手父母往往过于关心宝宝(整天盯着看?看多了可能会把自己的主观意念当作事实了吧),在这里,医师是通过TCB经皮测胆红素检查的数值及目测全身肤色分析对比后来判断婴儿是否出现病理性黄疸。
考验二:生理性掉磅
做完黄疸测试后,诸爸爸向我们介绍了一下小宝贝的一些基本情况,出生第一天3050g,第二天体重为2940g,不过爸爸说这话并没有担忧的情绪,看来对于新生儿的生理性掉磅,爸爸还是早有心理准备的。
新生儿在出生前长期浸泡在母体的羊水中,出生后这部分水分会收缩掉,同时还有大量胎粪会排出来,所以体重会减轻,医学上称之为生理性掉磅。一般来说,婴儿出生3—5天后体重会回升,如果此时还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医生就会对婴儿进行全身检查,具体指导母亲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强调勤吸吮的重要性。
考验三:洗澡
大约9点30左右,护士阿姨开始接宝宝去洗澡了,一个长长的推车上并排放置有5个婴儿床,护士阿姨采取托抱式将宝宝放进了其中的一个小床里,然后推进了婴儿洗澡室。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室外刚开始还是静悄悄的,只听见爸爸来回踱步的声音,后来不时传来婴儿的啼哭声,爸爸明显地开始着急了,为什么不让我们看看宝宝呢?这么多宝宝在一起出来后会不会被抱错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采访了虞老师,原来婴儿洗澡室是无菌的,围观的人多了会导致交叉感染。同时给婴儿洗澡要很注意保暖,所以也应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而关于宝宝是否会搞混的情况,就完全不必担心了,因为我们会有很多的“婴儿身份证”,在婴儿的手上会绑上写有母亲床号、姓名及婴儿性别的腕带,而在婴儿衣服的胸口上还有一个详细记载了他的性别、体重、出生日期、时间和妈妈姓名的圆卡片。
约有十几分钟以后宝宝被送回了妈妈的身边,爸爸妈妈凑过来看宝宝,怎么宝宝身上有股香香的麻油味道?婴儿的“润肤油”真的是麻油吗?虞老师告诉我们,婴儿出生后,身上会有白色的脂肪样的油,叫做胎脂,婴儿在洗澡室接受“淋浴”后,用消毒过的麻油擦拭全身,可以揩除胎脂、润滑皮肤。
考验四:体温检测
洗澡完毕喂饱母乳后,我们的宝宝又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过了一会,爸爸将体温计放在了宝宝的颈部开始测体温了,36.7℃,正常。新生儿为什么需要量体温呢?
新生儿正常的肤温范围在36.0—37.0℃之间,体温偏高或偏低都可能是疾病的征兆,比较常见的有婴儿腹泻、肺炎等,所以体温对于新生儿来说是其生理健康的重要指征。一般来说,新生儿第一天体温会偏低一些,出生后的24小时每4个小时测1次直至体温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要求24小时内体温达到正常。
新生儿太小,不能配合大人,口腔也很小,一般建议采用颈部测温法给婴儿量体温,也可采用腋下测温法。
TIPS:
颈部测温法:将体温表水银端横放于颈部皮肤皱褶处,调整头部位子,固定好体温表,至少测温5分钟,能测10分钟更好。
腋下测温法:解开婴儿衣服露出腋窝,把体温表水银端放在腋窝中央,将同侧手臂靠
躯干挟紧体温表,将其固定,持续测温5分钟。
考验五:疫苗接种
测完体温后,护士阿姨拿来一张表,原来是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接种单。在宝宝洗澡后,护士就给他接种了乙肝疫苗。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关于这两种疫苗的知识。
乙肝疫苗:
新生儿乙肝疫苗常规接种后,至少9年内不必加强免疫。注射时间为:24小时内打第1针,满月后打1针,6个月后再打1针,共3针。
卡介苗:
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无毒性、无致病力的菌株。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也就是给新生儿提供一个接触小剂量、无毒性的活结核菌的机会,促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但却不会使新生儿发生结核病,从而达到预防结核病的目的。除出生体重低于2500g及出生时有严重肝、肾、心脏病及免疫缺陷病以外,凡是足月新生儿均应在出生后24—72小时内完成卡介苗的接种,如出生时有疾病或难产等原因未接种应在出生30日内补种。婴儿3个月时,还应到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所做结核菌素试验以明确是否接种有效。
考验六:新生儿抖动
护士阿姨离开后,爸爸继续观察小BABY,他发现宝宝有时会抖动,还时常会吐。这些是正常的吗?
新生儿由于神经系统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所以会出现抖动的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逐渐减少。如果是病理性的抽筋,往往会呈现出两边对称的痉挛举动。
新生儿常会吐,是因为他们的胃呈水平状,贲门又较松,吸吮的同时生理性吞气。所以一般喂完奶后应将新生儿竖抱起来,在其背部轻轻拍几下,让他打几个嗝,把吞到肚子里的空气吐出来。
考验七:情绪反应
这一天的太阳暖融融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陆续赶到了医院,连爸爸妈妈的好朋友们也都来看小家伙了。宝宝似乎有些皮肤饥饿,当大家都围在他的小床边上的时候,他睡得很平静,但当大家“不理”他的时候,他就哭了起来直到一个阿姨将他抱起来。阿姨是个有经验的妈妈了,她听说宝宝有接近3个小时没吃奶了就建议妈妈可以再次喂奶了。
爸爸用水将毛巾打湿给妈妈擦拭乳房,然后和阿姨一起调整妈妈和宝宝的姿势,后来外婆也上了。吃了一会宝宝睡着了,可是不久,他又哭了,小脸也涨得通红,爸爸以为是宝宝要尿尿了,可是打开尿布一看,干的啊?那宝宝为什么会哭呢?
好学的爸爸开始向护士阿姨请教了。
新生儿哭吵分为病理性和非病理性两种。非病理性哭吵可包括“冷、热、饿、尿、便、困、怕”等。病理性哭吵指异常的啼哭,如感染,疼痛等。
对寒冷的反应:哭声低、乏力,皮肤出现或紫绀,严重时苍白干燥,全身蜷曲,动作减少。此时,妈妈可将宝宝抱在自己怀中或加盖小被子。
对热的反应:哭声响亮、有力,皮肤潮红,额面部可以看到轻度出汗,四肢活动,严重者可出现轻度发热。此时,妈妈需要将小被子松解或移开,出汗多者需擦汗换衣。
对饥饿或口渴的反应:这时哭声洪亮、音调高,而且有规律,同时头部左右转动。此时,妈妈可试探性地碰触宝宝的嘴唇,如果宝宝立刻含住奶头吸吮起来,则给予喂奶,孩子吃饱后就不会再哭了。
对尿湿或解便后的反应:哭声常突然出现,有时很急,下肢的活动比上肢的活动要多。解便前有时有面色涨红用力状。此时,可更换尿布,并注意小屁股的清洁与润肤,以防止尿布皮炎的发生。
对困乏的反应:如果宝宝累了,却又不容易入睡,会出现哭吵,哭声响亮,双手揉搓面部,尤其是鼻子和眼睛,此时,妈妈轻拍宝宝,注意拍打的节律,并随着宝宝哭声的时有时无,越来越轻,拍打的节律也越来越慢,直至宝宝睡着。
对惧怕的反应:对突然出现的声音或体位变化或其他外界刺激的反应,先出现受惊吓的表现,如双臂举起,拥抱状或哆嗦一下等,哭声随后立即出现,哭声急,面部涨红,此时妈妈如给予轻声安慰拍哄,哭吵可较快消失。
宝宝吃奶时边吃边哭,除了感冒时鼻塞外,尚需注意是否有母乳过少或奶嘴开口过小,此时,可见宝宝吸吮几口才吞咽,数分钟后即出现哭吵,哭几声后再吃,反反复复。出现这种情况时,爸爸妈妈可在喂母乳后加喂配方奶,或适当将奶嘴开口开大,以挤压后奶汁流出顺畅为合适;母乳过多或奶嘴开口过大时,宝宝也会哭吵,此时,宝宝每次吸吮后马上吞咽,偶有呛咳,这时,妈妈可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乳房,使乳汁流得慢些或换奶嘴。
其他非病理性哭吵也可见于解便前,肚子胀气,衣服过紧,蚊虫叮咬,异物夹入衣物(如细线,小刺,针等),体位不适等,妈妈可仔细观察,及时调整。
病理性哭吵多为持续性,剧烈。任何感染都会引起新生儿不舒服,从而引起哭吵,如口腔炎、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腹膜炎、腹痛、肠炎以及尿路感染等时都会出现哭吵。
考验八:母乳喂哺
经过分析,宝宝的哭吵是因为他没有吃饱,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不是自己吃够了才睡着了吗?
从生理角度看,新生儿的胃每3小时左右会排空一次。从理论上讲,母乳喂养是按需哺乳,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但是,如果超过3小时,婴儿还在睡觉,应该唤醒婴儿继续喂奶。
婴儿吃奶次数过多或每次吃奶的时间过短时应注意:是不是婴儿吸吮的姿势不对,吃不到足够的乳汁?
TIPS:
正确的哺乳姿势
母亲体位须正确:
·母亲应全身放松,体位舒适。
·母亲紧密相贴,要腹贴腹、胸贴胸,婴儿下颏贴乳房。
母亲手的正确姿势:
应将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方及根部,托器整个乳房喂哺。
正确含接姿势:
每次喂哺先让婴儿唇触及乳头,诱发觅食反射,使宝宝的嘴张得足够大,含住乳头和大部分浮晕。当婴儿口张大,舌向下的一瞬间,即将婴儿靠向母亲,使其能大口地把乳晕也吸入口内,吸吮时婴儿两颊向外鼓起,嘴唇凸起。
吃完奶,护士阿姨又拿了一堆东西进来给爸爸妈妈确认,有出生证、准生证、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及出生证明存根,我的身份再次得到了确认!
文/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