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刘文明教授访谈录
在教育部修订并发布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中,对中小学生提出了“孝敬父母”这一要求,这就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不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付出,它要求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也要关心父母,孝敬父母。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呢?日前,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南大学社会学系的刘文明教授。
记者(以下简称记):培养孩子孝敬父母有什么现实意义?
刘文明(以下简称刘):孝敬父母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应具有的美德。提倡孝敬父母,就是要使敬老养老的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有效地营造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阶段,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它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传统的孝道观念开始淡化,歧视和虐待老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宣扬传统的孝道文化,尤其是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学校,倡导学生孝敬父母,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美满以及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目前我国孩子孝敬父母的状况是怎样的?
刘:从主流而言,目前大多数孩子还是孝敬父母的,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近年来,一些孩子受到开放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的独立思想越来越强,不再把老师、家长看成是长辈和权威,对长辈缺乏应有的尊敬。另外,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些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娇惯,使孩子在家庭中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从小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蛮横霸道,不把父母放在眼里。还有部分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孩子从小养成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惯。这都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记:怎样做才是对父母孝敬呢?
刘: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并不意味着给父母的钱越多越好,而是要求孩子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地满足父母在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对中小学生而言,努力读书,争取好成绩;在学校和同学融洽相处,不跟同学打架和对骂;放学后准时回家,不在路上玩耍;注意车辆来往,不被车撞倒;回家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等,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记:如何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
刘: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在孩子面前,父母就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平时父母应当有意识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挣钱的不易,这样,孩子不仅会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和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比如让孩子听从父母的教导,关心父母的健康,分担父母的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等等。第四,父母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父母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与老人共聚同乐,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作者:吴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