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防腹泻
秋风送爽,天气乍凉,又到了儿童患秋季腹泻的高发期。腹泻是婴幼儿秋末冬初的常见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通常由轮状病毒引起,重症患儿常可合并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果治疗不当可导致死亡;或迁延不愈变成迁延性慢性腹泻,这会造成患儿严重营养不良,给家庭造成负担。
轮状病毒,因其外形像车轮辐条状而得名。轮状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感染途径主要是胃肠道,孩子通常是接触被轮状病毒污染的手、玩具等被感染。轮状病毒腹泻是由轮状病毒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复制,产生肠毒素损伤小肠绒毛顶端的吸收性上皮细胞,使之坏死脱落,新生的细胞乳糖酶、蔗糖酶活性较低,未被吸收的乳糖在肠腔内积聚,形成高渗透压,水分进入肠道导致婴幼儿腹泻和呕吐。轻型患儿腹泻症状较轻,一昼夜大便5~8次,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便,色或黄或绿,可有少量粉液。同时伴有呕吐、腹痛、哭闹不安、腹胀、食欲不振、体温正常或低热,如无中毒及脱水症状,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重症患儿腹泻较重,大便可达15~20次/日,为水样便,常伴有严重呕吐及脱水酸中毒症状。
秋季腹泻为病毒性自限性疾病,若无并发症的轻型患儿大多一周左右可自愈。小儿腹泻重在预防,尤其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坚持母乳喂养可防腹泻,因为母乳含有多种小儿所需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乳儿还要及时添加辅食,添加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食具,最好每日煮沸一次,当孩子食欲不振时,也不要强制进食。家长在初秋应注意气候变化,婴幼儿的衣着,应随气温的升降而增减,睡觉时要避免腹部受凉。对于此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婴幼儿的喂养和饮食调节。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儿童胃肠消化功能较差,容易患胃肠疾病,因此对婴幼儿的喂养显得尤为重要。对秋季腹泻的患儿饮食喂养应遵循:“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低乳糖”的原则。首先提倡母乳喂养,不妨每次喂奶前先喂些水,然后哺乳5分钟。人工喂养可用全奶加浓米汤2:1稀释,并加5%糖。其次,供给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再者,空腹每6小时用50毫升温水冲服思密达,以保护肠粘膜,排出毒素,消除腹胀,减少腹泻。
对小儿秋季腹泻,目前尚无良好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一般不主张用抗生素。可给予中医中药治疗,祖国医学在治疗腹泻方面有很多良方。但对于重症患儿,经常伴有严重的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则应当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应及时住院治疗,给予液体疗法,充分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及时对症处理,使患儿早日康复。(□济南市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 郭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