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物语:哭泣的男孩
这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被疑患上抑郁症,不时哭泣,甚至好端端上课时,也会突然哭得死去活来,一发不可收拾。
主诊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却说,小楠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父母的关系上。他的爸爸与另一女人同居,一周只回家一两天探望小楠兄妹二人。明显地,父亲只要孩子不要妻子。妻子天天嚷着要离婚,但转眼就是五年,一切都没有改变。
大人暧昧的关系、愤恨、绝望等,小楠全都承受下来,成为一个哭泣的孩子。
马医生说,他见了小楠四次,觉得他已经开朗起来,只是父母间的问题如果继续如此不明确,孩子很快就会打回原形。因此,马医生要求小楠父母一起接受家庭治疗。
没精打采的小楠
约见那天,不见父亲,只有母亲照旧带着小楠前来。落寞的妈妈,带着落寞的儿子。
我们商量了好久,不知道是否要见他们母子二人。见的话,没有父亲在场,一不小心就会把儿子补上父亲的位置。只是他们来了老半天,不见的话,又好像有点不近人情。
结果我们决定,由辅导员见小楠,向他解释问题不在他身上,这次会面是特别为他父母而设的,让他不要再把自己当作“病人”;并且给他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没想到小楠随辅导员入室后,没精打采,一面腼腆,头低垂在胸口,问一句答一句。辅导员问起他的父母,他就以牛一般的低音说:“这个问题可不可以迟些才回答?”
辅导员没有办法,唯有不停地鼓励他说话。我在单面玻璃镜后传话给她说:“这孩子不想谈父母的事,不要逼他;不如暂时转换话题,让他放松一下。”
又一次被抛弃
于是辅导员向他介绍玻璃镜后观察他们谈话的人,并告诉他:“马医生也在后面。”
小楠听到马医生的名字,突然有了强烈反应,频说:“假的,假的!
不知道他是指马医生不会在后面观察,还是另有所指。马医生向我们解释,他本来告诉小楠,自己将会调职他往,所以要把这个个案转给别人处理,并且一早已向小楠母子告别。没想到他的调职安排暂时被搁置。小楠在会客室时见到马医生,以为他先前说要离去是找借口,故意骗他的。
一个父亲离家而去的孩子,对于“被抛弃”的感觉特别敏锐,马医生的离职,对他来说,是另一次被他所信赖的人抛弃。怪不得他听到马医生的名字,立即产生一股愤怒。
辅导员很明白这小男孩的心事,对他说:“马医生真的在镜后,不信的话,可以走到镜前敲一下,他就会回答你。”
小楠说:“他说过要走的!
辅导员:“他没有走。如果你觉得他说谎骗你,你就大声要他出来向你解释。”男孩不语,眼睛向镜子方向扫过,转过身来,一面委屈之情,无奈中却带着一份期待。
辅导员鼓励他说:“这是一面魔镜,你只要去敲敲,马医生就会出来。”
小楠说:“那怎会是魔镜!
但是他却不期然地向镜子走去,独个儿站在镜前良久。我们在镜后,看着他的面部表情,由于近距离而变成一个大特写:毫无表情的面孔,黑黑实实,剪上平头装,应该是个活泼健康的男孩,只是一双圆眼睛充满哀愁。我们都被他那一股哀愁感染,一镜之隔,镜后的成人与镜前的孩子一样无助,凝结在同一空间里。
孩子的悲哀
孩子的悲哀,成年人往往很难察觉。
成人给予孩子的失望,孩子往往要无声吞下。
在这一刻,我们镜后的一群儿童专家与顾问,都深深地被笼罩在一个孩子的彷徨中。
小楠瞪着镜子动也不动,弯起一只食指,等了老半天,才轻轻地弹了玻璃镜一下,轻得站在他后面的辅导员全不发觉,于是她继续说:“你敲吧!马医生正在等你叫他出来。”
小楠轻声说:“敲过了!
辅导员说:“你要敲得响一点,因为大人往往是聋的,听不到小孩子的声音。”
小楠又再提起手指,迟疑了一会儿,终于用力敲下去。马医生立即回应,走入邻室。小楠没有转身,眼睛从镜中望见他身后的马医生,面孔立即明亮起来。
马医生期期艾艾,解释自己仍然留职的原因,结论是:大人与小孩子一样,往往身不由己。
从父母死结中拉出来
小楠不再计较,自然地坐到马医生身旁。忧郁的小男孩,一下子就活泼起来。然后两个一大一小的男士,完全不用眼神交流,却能说到天南地北,十分感人。
我们也舒了口气,为孩子高兴。
马医生却愁眉苦脸,他知道孩子对他有好感,把他当是父亲,但他终有离去的时候,小楠对他愈依附,就将会愈失望。
这也是一个儿童治疗师的悲哀,因为无论你多么成功地化解了一个孩子的苦恼,如果没有父母参与,孩子的苦恼一样挥不去。马医生的成功,只会替小楠带来多一次失望。除非他可以把他的教子心得成功地传授给小楠爸爸,让真正的父亲取回他在儿子心中的位置。
讲座这个案时,我取笑马医生说:“如果你想脱身,就得赶快把小楠的父亲找来!
婚姻失败的夫妇,其实一样可以成功地当父母,只是他们被困在彼此的怨恨中,不但没有尽父母的责任,反而往往由孩子去保护他们。
小楠拉着母亲的手离开诊所,他说:“妈妈很少出门,我怕她摸不清哪个车站下车,一定要陪她来!
这是一个忠于家庭的乖孩子,他的哭泣,也是母亲的哭泣。马医生不知要费多少气力才可以把小楠从父母的死结中拉出来,让小楠与父亲建立一个健康的父子关系。
而玻璃镜前那无所适从的小孩面孔,那逼人的大特写,是所有来自破碎家庭的孩子的一个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