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说你需要帮助
丽丽妈一直为自己6岁的女儿感到骄傲:因为她独立性很强,因为她从不向别人要求什么,因为她凡事都自己做。
可是直到那一次,丽丽在洗手间发现纸用完了,宁愿不擦屁股,就那么沉默地等了足足一个小时也不肯向别人开口求助时,丽丽妈才紧张起来,二话不说带着她直奔心理诊所。
心理医生的结论印证了丽丽妈的担忧,孩子的行为并不是“独立”,而是一种交往心理障碍。这种障碍的形成有着深层的心理动因。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人格中“顺应”指数高(过分乖巧、顺从)的人都比较不容易向别人提出要求。一种情形是这种人被要求惯了,早习惯于接受指令、执行别人的命令,而很难跨越到“要求的一方”;另一种就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吃闭门羹的人,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反正要求无用,何必自讨没趣”,从而导致不会向人提出请求的后遗症。
小丽丽则不幸遭遇了这两种情形。据她妈妈说,其父在外地工作,自己又体弱多病,脾气不好,对女儿的要求,总是或当耳边风,或干脆回绝,而且家里的许多事情都“分派”给她做……长久下来,小丽丽变得安静、内向、乖巧、懂事,什么事都学着一个人悄悄地做,悄悄地解决。我们不难分析丽丽的内心世界:自己根本就不重要,根本没有人会注意我,我不好意思请求别人的帮助,也不习惯。
每一个人都处在一种社会化生存状态中,帮助别人以及请求别人帮助都是人的基本生存技能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地提出合理要求,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自我能量的表现;为自己争取合理待遇时,也反映出自信和懂得照顾自己的一面。而不懂得寻求帮助的人,有时或许会给人独立的感觉,然而长此以往的结果,往往是心灵的孤单和疲累,如果再没有正常渠道宣泄,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崩溃。
看来,要求孩子独立是好事,但却不能做过了头。类似丽丽这种情况,应及早让她学会向别人开口。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适当地给孩子以关爱。所谓适当地,就是不能矫枉过正,因为觉得歉疚而转为对孩子过分热情,这样会令孩子无所适从,难以接受。而关爱,则表现为言语和行为两个方面。比如,每天询问一下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对孩子懂事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赞扬,为孩子买一些小礼物等。
第二步:训练、暗示孩子向家长提一些简单的合理要求,比如,要妈妈抱自己一下。如果孩子实在难以开口,家长可采取强化性训练,如故意把东西放得很高,要求孩子去拿,孩子拿不到时,就告诉她,如果你请妈妈帮忙,妈妈很乐意帮助你。
第三步:多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让孩子学习向各种不同的人请求帮助。比如在商场,向售货员请求拿货架上的东西;在餐馆吃饭,请求服务员拿菜单、续茶水等。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训练孩子向别人提出请求时,一开始一定是别人能够给予满足的,否则一旦孩子受拒,更会加重其受挫心理;同时,训练孩子请求帮助的重点在于寻求支援,表达自我,千万不要物极必反,让孩子颐指气使,不顾他人的权益和感受。
文/罗克
责任编辑:欣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