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机
首页 漂亮妈妈 孕前准备 怀孕期间 产前产后 婴幼儿护理 早期教育 胎教音乐 儿童读物 防辐射服 婷美内衣
懒妈妈和孩子一脚踏进快餐店


  “肯德基”、“麦当劳”究竟是孩子的天堂,还是健康的坟墓?

  众多家长从把快餐店当儿童乐园转变到将快餐店打入“冷宫”,不让孩子们接近“基转食品”,这一转变,的确减少了孩子的健康伤害,同时,也剥夺了自己和孩子一个很好的亲子时机。

  小编是个叛逆懒妈咪,陪伴宝宝的时间被工作吃掉了,还老把孩子往外婆、外公顶顶反对的“垃圾食品站”——肯德基、麦当劳里带……

  在李教授的指导后,我发现,孩子在快餐店非但能吃得健康、快乐,还能玩出进步来。

  李教授认为,快餐店的存在与快餐店里设立的儿童游乐区域,都是很适合亲子用餐的,只要父母把握好带孩子去快餐店的频率并在用餐时适时对孩子进行一些机动教育,孩子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进步呢!

  宝宝胃口好不好?让肯德基爷爷告诉你!

  小编的女儿曾尝遍“百草”养胃口,因为她吃饭不爽快,她外公就不断地往家里带开胃保健品,但都不怎么见效。小编总认为,除非是真到了像上期杂志中讲的“瘦宝宝”那种类型,就没必要食药补胃,孩子不肯吃的关键,应该是食物不合口味。虽然对于问题的症结心知肚明,但由于家中厨房无本人的立足之地,就憋着没敢造反,最终还是“实践出真知”,一日晚的三人KFC大餐,终于为宝宝的小肠胃平反。

  因为参加一个妈妈宝宝的小聚会,难得能让我们一家三口一同外出,可熟知没有带宝宝外出经验的我竟然忘记Check用餐问题如何解决,结果三个人饿着肚子到黄浦江上坐完游船满大街找饭店。路边的小饭店都好像不怎么干净,热闹的肯德基看起来格外诱人,于是先把家里老人的叮咛放一边,带宝宝填饱肚子再说。因为宝宝平时吃饭的表现一直秀气,我们也没有刻意点儿童餐给她,只是多要了一份薯条和一个鸡腿,咱俩倒是贪心地要了一大堆东西。宝宝真饿了,平时需要大人追着喂饭的她,今天居然自己抓起了鸡腿啃起来,虽然弄到一手油光,但我们也随她去。让我们更难预料到的是,她吃完了自己的食物后,居然还主动要吃我们的餐包和汉堡,吃得非常香。可见,孩子的胃口并不差,只要真的有饥饿感,并且有让他喜欢的食物,就一定会吃到大人看了笑哈哈。

  [BOX]李教授聪明提醒

  快餐还是要偶尔食之为好

  不说“基转”不“基转”,孩子过多地吃油炸食品就会影响营养的均衡,妨碍身体生长发育,所以,父母还是少带孩子光顾快餐店为好。大致频率可控制在一个月1~2次。  快餐越吃越懂事 懒妈妈培养几效100%

  快餐店风靡全球的原因不仅在孩子喜欢,大人也经常会把快餐店作为聚会、碰面的地点,而快餐店中儿童游乐区的设定更是迎合人们放松、休闲需求的人性化设计。所以,平时怕烦、怕累、不爱带孩子出去玩的懒惰妈妈们可大肆放心地把孩子放到快餐店,大人吃、孩子玩。不过,可别把孩子抛弃在玩具堆里,光顾着自己吃喝,只要适时培养,快餐也能让孩子吃出懂事来。

  和孩子一起吃

  有些大人(尤其是老人)带孩子去快餐店,往往为了节省就只为宝宝一个人买食物,这样的一餐饭在我看来,还不如不要吃。亲子间的平等互爱应是双方的,而亲子时间里的欢乐也是互动所产生的,吃快餐,孩子不仅是需要满足食欲,也会想与大人分享轻松、快乐的时光。如果大人能和孩子一起吃,分享美味和欢喜,那孩子也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关心别人,平等交流的习惯。

  快餐就是要自己吃

  不用任何餐具、自己动手,快餐的乐趣就在于此。到了快餐店,家长应该完全解放自己的手脚,让孩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通过让孩子自己动手、自我服务,既可促进手部肌肉、大脑的发展,又能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先吃后玩,健康好习惯

  吃饭是要有吃饭的环境与氛围的,在家孩子边吃边玩是因为大人的娇纵,而在专门吃饭的地方,虽然也有游乐器械,但大人就该在此时进行习惯培养。告诉孩子,吃完东西才能去玩,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好习惯。

  儿童乐园、乐在交流

  在儿童游乐区里,孩子会接触到其他的临时玩伴,此时家长最好能坐在离孩子视线能及的地方,这样既不妨碍大人用餐,又能随时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也许此时孩子会认识一些小伙伴,或是于临时的玩伴发生些小磨擦,大人需要以公正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切忌在公众场合过分维护自家小孩的利益,这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影响。当然,在孩子玩耍时,大人也可与其他孩子的家长进行交流,寻找一些话题的共鸣。

  任何一件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快餐店的食物也许不够健康,但氛围和口味是好的,既然带孩子来到快餐店,就该从吃喝玩乐中寻找亲子的乐趣。上班族妈妈们每天忙于工作,很少带孩子出去走走。不过,当你了解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其实有很多既方便、又有利用价值的场所、设施,就该带着宝宝来好好享受一下,使自己和宝宝之间的亲子时间变得更丰富多彩。

  文/吴丹宁

  专家/李生兰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