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的时候妈妈请不要躲开
孩子长到10个月左右,该断奶了。这可是一大难关。孩子黏着妈妈不放,哭闹不止,烦躁不安。不喂奶,孩子就什么也不吃,精神不振,人也瘦了。弄得妈妈心痛、焦躁,有时忍不住了甚至放弃原来的计划。为此,有人主张让妈妈躲开几天,孩子见不到妈妈,也就断了这念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有效,但对孩子的心理是有伤害的。
婴儿从3个月起对母亲和陌生人的反应就不同,对母亲更为偏爱。6-7个月起,婴儿进一步依恋母亲,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母婴依恋是婴儿与母亲间的感情联结,表现为婴儿努力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母亲的密切的身体联系,因为同母亲在一起能使他得到最大的舒适、安慰和满足。婴儿早期的社会性交往中,与母亲的交往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是母亲给婴儿喂奶、哄婴儿入睡、给婴儿洗澡、换尿布,在婴儿感到不舒服时给他消除不适刺激、给他安慰,在他有困难、有危险时给他以帮助。母亲是婴儿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者,也是婴儿的游戏伙伴,母亲还不断和婴儿谈话。总之,母亲带给婴儿的积极、愉快的感受和作用是别人不能替代的。
母亲的存在,能使婴儿变得安心,有安全感,也使孩子对自己更有信心,更有勇气和耐受力。母亲和孩子间有特殊的交流方式,孩子更能懂得母亲传达给他的信息。断奶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孩子会因此感到十分的焦虑和困扰,此时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得到母亲的支持。这样大小的孩子还远远不能了解母亲的愿望、情感和意见,他需要与母亲保持一种确实的亲近,也只有从这种确实的接触中获得信息,判断自己应该怎么做,能够怎么做。一直以来,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母亲给予直接的帮助。如果此时母亲不在,只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无助和困惑。
母亲陪伴孩子一起经历断奶的艰难过程,还有助于增进孩子对母亲的信任,并从中获得进一步的安全感受。孩子会因此知道,妈妈有力量帮他克服困难;在他焦躁不安的时候,母亲能给他摱;他会坚信任何时候妈妈都不会遗弃他。孩子获得的这一切,对他一生都将是至关重要的。
喂养方式影响宝宝性格
宝宝刚刚问世,生活中除了吃就是睡,怎样喂养好宝宝是全家关注的焦点。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素,母乳喂养的方式也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的饮食要求,好多妈妈喂养宝宝时也把这一习惯用在了宝宝身上。然而,这种喂养方式的选择是一种不利于宝宝身心特点的错误选择。正确的方法不是定时喂食,而应该是及时喂食。婴儿耐饿时间的个体差异甚大。有的婴儿喂一次可维持3小时,有的只能维持2-2个半小时。可别小看这1小时与半小时的差别,由于婴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健全,肝糖元贮存甚少,所以如果要一个婴儿等半个钟头再吃奶,就好比让我们大人等三天再吃饭。
及时喂食可以帮助孩子产生一种对自己、对世界的基本信心,为培养坚强而健康的自我意识奠定了基础。比如饿了就能吃到奶的宝宝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世界,吃到妈妈的母乳真舒服。我喜欢妈妈温暖的怀抱,更喜欢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吃奶。这个“新的世界”真是一个既安全又使人满意的地方!如此会形成宝宝对他人、对世界产生一种安全、信任的认识观的雏形。反过来,如果宝宝饿了吃不到东西,他会以哭声来提醒你。喂奶的时间越推迟,他的哭声就越大。如果还不喂他,他的哭声就不只是大声的要求,而是转为愤怒的呼号。如果常常如此,他就会由愤怒、气恼而变得淡漠、无精打采,最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可怕的退缩。不管婴儿是继续愤怒,还是淡漠地退缩,他所得到的认识是一样的:对生命的不信赖。这就给孩子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一个祸根。
文/仲炜